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逍遥游课文原文及注解

2025-05-21 10:43:59

问题描述:

逍遥游课文原文及注解,急!求大佬现身,救救孩子!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1 10:43:59

《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篇经典之作,充满了哲学意味和文学美感。以下为原文及简要解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解析:开篇以鲲鹏起兴,鲲化为鹏,象征着万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质变。鲲之大与鹏之背皆不可测,体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伟大。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解析:此段描述了鹏迁徙的过程,“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展现了鹏飞行时的壮阔景象。而“去以六月息者也”则暗示鹏的迁徙依赖外界条件,而非完全自主。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解析:这里通过对比野马、尘埃等微小生命与鹏的宏大形象,进一步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对于天空的颜色,作者提出了疑问,引发读者对自然现象本质的思考。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解析:这一段用比喻说明事物之间的关系,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就像水不能太浅,否则无法承载大船一样,任何事情都需要足够的积累才能有所成就。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解析:继续阐述风力与飞行的关系,强调只有借助强大的外力,才能实现高远的目标。鹏能够背负青天飞翔,是因为它得到了风的支持。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解析:通过蜩与学鸠的对话,表现了不同生命层次之间的差异。它们嘲笑鹏的迁徙,却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这种对比突出了境界的不同。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解析:最后以两种昆虫为例,说明准备的多少取决于目标的距离,再次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条件的重要性。同时,对蜩与学鸠的无知表示感叹。

这篇《逍遥游》通过对鲲鹏形象的描绘以及各种生活现象的分析,表达了庄子对于自由、境界以及万物关系的独特见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