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位名字如雷贯耳的科学家,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孙家栋院士。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孙家栋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颁奖词】
一生追星逐月,半世纪筑梦苍穹。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导航,您以智慧点亮星空;从探月工程到火星探测,您用坚持书写传奇。您的足迹踏遍浩瀚宇宙,您的名字镌刻在历史长河。孙家栋,您是星辰大海的引路人,是中国航天的骄傲!
【事迹材料】
孙家栋,1929年出生于辽宁省复县,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后赴苏联留学,专攻飞机设计。回国后,他投身于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导弹与航天领域。1967年,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38岁的孙家栋临危受命,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孙家栋带领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他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具备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面对技术难题,他敢于创新;遇到资金短缺,他精打细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东方红一号”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升空,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
此后,孙家栋又先后参与并领导了多项重大航天任务,包括我国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等项目。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他敏锐地意识到卫星应用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工作。如今,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孙家栋依然活跃在航天科研一线,为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计划倾注心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正式迈入月球探测大国行列;而天问一号的成功着陆,则实现了中国人首次踏上火星的梦想。
孙家栋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也是奋斗的一生。他始终秉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正如他自己所说:“搞航天事业,就是要有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勇攀高峰,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孙家栋的事迹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追逐名利之人,而是那些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让我们向孙家栋院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