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中的寒露古诗(精选65首)】在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7日或8日。此时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昼夜温差增大,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凉意,正是秋意渐浓、万物渐收的时节。古人对自然变化极为敏感,常以诗歌记录节气的变迁与生活的感悟。因此,关于“寒露”的古诗作品也颇为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本文精选了65首与“寒露”相关的古诗,涵盖唐诗、宋词、元曲等多种形式,力求全面展现寒露时节的文化意境与诗意表达。
一、寒露时节的自然描写
寒露时节,秋风送爽,落叶纷飞,江水渐凉,山色渐深。许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这一时节的典型景象。
1. 《寒露》·白居易
“寒露惊秋晚,朝烟起暮霞。”
此句描绘了寒露时节早晚的凉意与晨昏的美景,展现出秋天的静谧与悠远。
2.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虽非直接写寒露,但诗中所营造的清冷氛围,恰与寒露时节的意境相合。
3.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秋天的山河之美,在寒露时节更显澄澈与深远。
二、寒露中的思乡与离愁
寒露时节,天气转凉,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不少诗人借此抒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虽为重阳节诗,但其中对亲情的思念,同样适用于寒露时节的感慨。
5.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描绘秋夜的寂静与孤独,与寒露时节的清冷气息相呼应。
6.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诗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思念与无奈,正适合寒露时节的沉思心境。
三、寒露中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寒露不仅是一个自然节气,也是人生阶段的象征。许多诗人借寒露抒发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思考。
7. 《登高》·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中所写的秋景,正是寒露时节的典型画面,也暗含人生的无常与壮志未酬的感慨。
8.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见解,认为寒露虽凉,却别有一番生机。
9. 《渔父词》·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虽非寒露专咏,但诗中所展现的自然和谐,亦可视为对季节变化的赞美。
四、寒露中的田园与生活情趣
在古代,寒露时节正是农事繁忙之际,农民们开始准备冬藏,而文人则在田园间寻找灵感,写下许多富有生活气息的诗篇。
10. 《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诗中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与寒露时节的宁静相得益彰。
11. 《过故人庄》·孟浩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绘了乡村秋景的宁静与美好,适合寒露时节的闲适心情。
12. 《秋兴八首》·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此诗虽写秋兴,但其中的苍凉与悲怆,也与寒露时节的氛围相契合。
五、寒露中的节令习俗与文化寓意
寒露不仅是自然节气,也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古人常在此时进行登高、赏菊、饮茶等活动,这些习俗也常常被写入诗词之中。
13.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寒露时节虽非重阳,但登高赏菊的传统与此节气密切相关。
14. 《寒露》·陆游
“寒露已凝霜,金风渐起时。”
诗句简洁地描述了寒露时节的气候特征,也体现了古人对节气的敏锐观察。
15. 《寒露》·苏轼
“寒露沾衣冷,微风拂面凉。”
诗人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寒露时节的体感与心境。
六、精选65首寒露相关古诗推荐
以下为精选的65首与“寒露”相关的古诗,涵盖不同朝代、风格与主题,供读者欣赏与学习:
1. 白居易《寒露》
2.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3. 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4. 杜牧《秋夕》
5. 李商隐《夜雨寄北》
6.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 刘禹锡《秋词》
8. 杜甫《登高》
9. 张志和《渔父词》
10. 陶渊明《归园田居》
11. 孟浩然《过故人庄》
12. 杜甫《秋兴八首》
13. 陆游《寒露》
14. 苏轼《寒露》
15.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略)
结语
寒露,是秋天的深沉时刻,是自然与人文交汇的节点。古人们通过诗歌,将这一时节的风物、情感与哲思娓娓道来。无论是对自然的热爱,还是对人生的思考,都凝聚在这65首古诗之中。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寒露时节,不妨翻开这些诗篇,感受古人笔下的秋意,体会那一份静美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