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出自唐代诗人吕岩(即吕洞宾)的《牧童》一诗。这句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田园牧童图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之美。
一、诗句解析
“草铺横野六七里”
“草铺”意为草地广阔无边,“横野”指的是广阔的原野。“六七里”是夸张的说法,形容草原面积之大,仿佛一眼望不到尽头。这句诗描绘出一幅辽阔的草原景象,给人以开阔、自由的感觉。
“笛弄晚风三四声”
“笛弄”指牧童吹笛,“晚风”则是傍晚时分的微风。“三四声”说明笛声不多,但正是这种若有若无的声音,更显出环境的静谧与牧童的悠闲自在。笛声在晚风中飘荡,营造出一种空灵、悠然的意境。
这两句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面,既有视觉上的辽阔感,又有听觉上的细腻描写,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全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翻译:
草地铺满广阔的原野,绵延六七里远;
牧童吹着笛子,在晚风中发出三四声清脆的音调。
傍晚回家吃饱了饭,
他便不脱蓑衣,躺在月光下安睡。
三、诗歌赏析
这首诗虽短,却意境深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对牧童生活的描写,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恬淡与自然的和谐美。
1. 意境优美,富有画面感
诗中“草铺横野”与“笛弄晚风”形成动静结合的画面,既有广袤的草原,又有悠扬的笛声,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2. 语言简练,意味深长
全诗仅四句,却层层递进,从自然景色到人物活动,再到归家后的闲适生活,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3. 情感真挚,体现生活情趣
诗人没有刻意渲染奢华或悲苦,而是通过牧童日常生活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简单、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
四、艺术特色
- 白描手法: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直接描绘自然与人物,显得真实而亲切。
- 以小见大:通过一个牧童的日常生活,反映出整个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 情景交融:诗中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五、结语
《牧童》一诗虽短,却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生活感悟,成为一首传诵千古的田园诗佳作。它不仅描绘了牧童的悠闲生活,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读此诗,仿佛能听到那远处的笛声,看到那月下安然入睡的牧童,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本真的心灵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