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文)】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简称“高考”)于6月7日至8日举行,其中语文科目作为首场考试,备受考生与家长关注。今年的语文试卷延续了新课标卷的一贯风格,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理解水平以及写作表达能力。本文将对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供部分题目参考答案,供考生和教师参考。
一、试卷结构概述
2023年语文试卷整体结构保持稳定,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四个大板块。各部分内容紧扣课程标准,注重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结合,体现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命题理念。
1.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包括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理解、归纳与逻辑推理能力。今年的选文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涉及社会热点问题,如科技发展与伦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
2. 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部分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文言文选材多为经典散文或史传类文章,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整体语义的理解。诗歌鉴赏则侧重于对诗人情感、意境和艺术手法的把握。
3.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汉语的能力,包括词语辨析、病句修改、语句衔接等内容。这部分题目灵活多变,强调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写作
作文题目是整张试卷中最受关注的部分。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要求考生围绕特定情境展开思考,表达观点。题目设计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与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
二、参考答案示例(部分)
以下为部分题目的参考答案,供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节选)
题目: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A. 材料一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
B. 材料二认为技术进步应服务于人类福祉。
C. 材料三强调技术创新需要法律保障。
D. 材料四提出技术发展必须以人为本。
答案: D
解析: 材料四并未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观点,而是更侧重于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因此D项表述不准确。
(二)古诗文阅读
题目:
《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表达了作者面对广阔宇宙时的渺小感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了苏轼豁达中带有一丝无奈的心境。
(三)语言文字运用
题目: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B. 我们学校有三个年级的学生。
C. 这次考试结果,让我感到非常失望。
D. 由于天气原因,比赛被迫取消。
答案: A
解析: A项结构完整,逻辑清晰;B项“三个年级的学生”存在歧义;C项“结果”与“失望”搭配不当;D项缺少主语。
(四)写作
题目:
请以“在变化中寻找不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建议:
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多个角度切入,探讨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坚守核心价值、保持初心。可引用历史人物、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与感染力。
三、总结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语文试题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对考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考察。无论是阅读理解还是写作表达,都强调思维深度与语言表达的统一。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而言,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将是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助力大家在备考过程中更加从容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