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华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数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更是学生理解更复杂数学概念的起点。张齐华老师在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以生动的情境、清晰的逻辑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带领学生走进分数的世界。
课堂伊始,张老师并没有直接讲授分数的定义或写法,而是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引入课题——分披萨。他问学生:“如果一块披萨要分给两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一半!”“二分之一!”张老师顺势引导:“这个‘一半’用数学的方式怎么表示呢?”
接着,他出示了一张圆形纸片,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尝试将圆平均分成两份,并用符号表示其中的一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对折、如何标记,还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重要性。
随后,张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从“分实物”过渡到“抽象符号”。他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如分绳子、分蛋糕、分水果等,帮助学生建立“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同时,他也强调“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避免学生误以为只要分成了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在课堂互动环节,张老师设计了多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如果我把一张纸分成四份,每一份是不是都是四分之一?”“为什么不能说分成三份就是三分之一?”这些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本质。
此外,张老师还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动画演示和动态图示,直观展示分数的形成过程,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可感。他还特别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整节课下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更在动手操作和思维碰撞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张齐华老师以其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分数世界的大门,也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课堂示范。
通过这堂课,我们看到一位优秀教师是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体验,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正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