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目送,(作文1700字及初三读后感)】“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目送。”这是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初读这本书时,我只是一个初三的学生,对人生、亲情的理解还很浅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回头看这本书,却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目送》是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记录了她对人生、亲情、成长、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全书共分为四部分: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雨儿;时间;和你在一起,只为看一棵树的生长。每一部分都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
一、亲情的深沉与无奈
在《目送》中,龙应台用最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关于亲情的故事。比如她在书中写到自己送儿子去上大学,看着他走进校门,背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之外。那一刻,她明白,孩子已经长大,而她只能站在原地,默默目送。这种情感,让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都感同身受。
对于一个初三学生来说,虽然还没有真正经历孩子的离别,但生活中也有许多“目送”的瞬间。比如,每天清晨母亲送我上学,我总是匆匆告别,甚至没有回头多看一眼。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母亲的身影越来越矮,她的头发也悄悄变白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之间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远了。
龙应台用文字告诉我们,亲情是一种无法逆转的旅程。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离开,而父母则在不停地目送。这种目送,不是冷漠,而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二、成长的孤独与坚强
在《目送》中,龙应台不仅讲述了亲情,也探讨了成长的主题。她写道:“成长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正处在人生的转折点,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未来的迷茫,以及对自我的探索。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正是这些孤独与挣扎,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就像龙应台所说:“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我常常感到压力巨大,有时甚至会想放弃。但每当想到那些曾经陪伴我走过风雨的人,我就会重新振作起来。也许,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在孤独中学会坚持,在挫折中找到方向。
三、时间的流逝与珍惜
《目送》中多次提到时间的问题。龙应台写道:“时间的流逝,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她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
作为一个初三学生,我深知时间的珍贵。每天的课程、作业、考试,都在提醒我,时间正在一点点流逝。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能忽略了太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关心,甚至是自己的内心世界。
龙应台在书中说:“和你在一起,只为看一棵树的生长。”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陪伴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共鸣。我们要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听听内心的声音。
四、生命的无常与希望
在《目送》的最后几篇中,龙应台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她写道:“生命是一场不断告别的过程。”这让我想起了自己身边的一些人,他们或因疾病、或因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每一次的离别,都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
然而,龙应台并没有停留在悲伤之中,她告诉我们,即使面对死亡,也要勇敢地活着。她说:“生与死之间,只有一道门。”这句话让我明白,生命虽然短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活,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
结语:一生目送,心怀感恩
读完《目送》,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亲情、成长、时间与生命的意义。我开始懂得,人生中的每一次“目送”,都是爱的见证;每一次离别,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或许现在的我们还不能完全理解龙应台的文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慢慢明白,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道理,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一生目送”,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愿我们在未来的路上,始终带着感恩的心,走得更远,走得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