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听课记录(听课笔记)】听课时间: 2025年4月5日
授课教师: 李老师
授课班级: 五年级(2)班
授课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围绕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少年闰土》展开,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同时,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记录
1. 导入环节(约5分钟)
李老师以一段轻松的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个特别的朋友?在你们的记忆中,他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气氛活跃。接着,李老师出示了鲁迅的照片,并简单介绍了他的背景,引出课文《少年闰土》。
2. 初读感知(约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对哪个部分印象最深?”随后,李老师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初步理解,并适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情境。
3. 精读分析(约15分钟)
李老师选取课文中的关键段落进行讲解,重点分析闰土的形象和“我”的情感变化。她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如“月下刺猹”、“雪地捕鸟”等情节,让学生体会闰土的聪明、勇敢与纯真。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会对闰土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4. 语言训练(约10分钟)
在分析完课文后,李老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活动,让学生以“我的小伙伴”为题写一段话,要求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方式,写出自己心中朋友的特点。学生积极参与,部分作品被展示出来,课堂氛围热烈。
5. 总结与作业布置(约5分钟)
李老师总结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了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并布置了课后作业:继续阅读《故乡》全文,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三、教学亮点
- 互动性强:课堂上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 注重情感体验:李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增强了学生的共情能力。
- 语言训练到位:通过写作练习,将阅读与表达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四、听课反思
本次听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李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听课人: 张老师
听课日期: 2025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