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人窃履》阅读及答案】《疑人窃履》是一篇出自古代文言文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因怀疑他人而引发误会与矛盾的小故事。文章通过简短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原文如下:
> 有友人与之书而未达,仆者盗之。友人怒曰:“吾与子交久矣,何忍负我?”仆者曰:“吾非欲负君,实不知其为君之书也。”友人曰:“汝既不知,何以取之?”仆者曰:“吾见其封题,以为他人之书耳。”友人曰:“汝若不识字,何必读书?”仆者曰:“吾虽不识字,然能辨其封题。”
这段文字虽短,但情节紧凑,人物对话富有逻辑性。故事讲的是,一位朋友写信给另一个人,但信件被仆人偷走了。朋友得知后非常生气,责怪仆人背叛自己。仆人则解释说自己并非有意,只是误以为是别人的信件。朋友进一步质问,仆人又说虽然自己不识字,但能看懂信封上的字迹。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重要的主题:
1. 误解与猜疑:朋友因为没有核实情况就轻易怀疑仆人,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2. 沟通的重要性:如果朋友在发现信件丢失时先询问清楚,也许就不会产生误会。
3. 责任与诚实:仆人虽然犯了错误,但他坦白了自己的无知,并没有掩饰事实,表现出一定的诚实。
问题与答案:
一、什么是“疑人窃履”?
答:“疑人窃履”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怀疑别人偷了自己的东西,常用来形容人缺乏信任感,容易对他人产生无端的猜疑。
二、故事中仆人为什么会偷信?
答:仆人并不是故意偷信,而是误以为那封信是别人的,所以拿走了。
三、朋友为什么责怪仆人?
答:朋友因为信件丢失,没有弄清原因就直接怀疑仆人,认为他背叛了自己。
四、仆人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
答:仆人说他虽然不识字,但能辨认信封上的字迹,因此误以为是别人的信。
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在处理事情时要冷静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
总结:
《疑人窃履》虽然篇幅不长,但寓意深刻,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因一时的怀疑而伤害他人,同时也应增强自身的判断力和沟通能力。它不仅是一篇文言文阅读材料,更是一则富有哲理的生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