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人教版《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范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人教版《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范文,急!求解答,求别让我白等!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03:18:13

人教版《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中的内容,主要学习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是学生在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运算规律,它是运算定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后续学习简便运算和整数运算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的含义,能用文字表达和字母公式表示加法结合律,并能在实际计算中灵活运用,提高运算效率,发展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了加法交换律,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并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探索兴趣。但在抽象概括能力和符号意识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发现规律,逐步提升其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含义,掌握其表达方式(文字和字母形式)。

-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 在合作交流中增强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逻辑美。

-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掌握其表达方式。

- 难点:能够在实际计算中灵活应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练习题纸

-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5个橘子,4个香蕉,他一共买了多少水果?”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4。

提问:“如果先算3+5,再加上4,或者先算5+4,再加3,结果一样吗?”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相同,引出课题——加法结合律。

2. 探索规律,建构新知(15分钟)

(1)出示几组不同数据的加法算式,如:

- (2+3)+4 = 2+(3+4)

- (5+7)+3 = 5+(7+3)

- (10+20)+30 = 10+(20+30)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2)师生共同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a + b) + c = a + (b + c)

3. 巩固练习,深化理解(15分钟)

(1)完成课本例题,引导学生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

- 45+18+22

- 36+17+23

- 125+27+75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反馈。

(3)展示学生作品,点评计算过程,强调使用结合律的合理性。

4. 拓展延伸,应用实践(10分钟)

出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 小红每天早上跑步,第一天跑3公里,第二天跑5公里,第三天跑7公里,她三天一共跑了多少公里?

- 一个篮球队在三场比赛中得分分别是28分、32分和20分,总分是多少?

引导学生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 总结反思,布置作业(5分钟)

(1)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及应用,强调其在运算中的重要作用。

(3)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并尝试自己编一道可以用加法结合律解决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

加法结合律

(2+3)+4 = 2+(3+4)

(5+7)+3 = 5+(7+3)

(a + b) + c = a + (b + c)

结论:三个数相加,先加前两个或先加后两个,和不变。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加法结合律的知识结构;通过练习和应用,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发展。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