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禅房花木深”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为:
>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其中,“禅房花木深”是诗中非常著名的一句,描绘了古寺后院幽静、清净的景象,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而它的上一句则是“曲径通幽处”。
“曲径通幽处”的意境与内涵
“曲径通幽处”出自常建的这首诗,字面意思是“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幽深,也隐喻了人生的境界和心灵的追求。
在古代文人眼中,“曲径通幽”象征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在喧嚣的尘世中,人们常常渴望找到一处安静的角落,让心灵得到片刻的安宁。
“曲径通幽处”与“禅房花木深”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回归本真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禅意的向往。
诗意的延伸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有古寺禅房,但“曲径通幽处”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要学会放慢脚步,寻找内心的平静。无论是漫步于公园小道,还是独坐一室,都能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此外,“曲径通幽处”也常被用来形容人生中的某些转折点或关键时刻。有时候,看似曲折的道路,反而能引领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结语
“禅房花木深”的上一句是“曲径通幽处”,这两句诗不仅是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更是中华文化中追求内心宁静、向往自然之美的体现。它们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给予我们无尽的思考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