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半保留复制名词解释】DNA半保留复制是遗传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这一过程确保了遗传信息能够准确地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在DNA半保留复制的过程中,原有的DNA双链会被解开,形成两条单链模板。随后,细胞内的酶类(如DNA聚合酶)会以这两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新的互补链。最终,每个原始的DNA分子都会变成两个新的DNA分子,每个新分子都包含一条来自亲代的旧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因此,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半保留”。
这一机制由沃森和克里克在1953年提出,并得到了后来实验的验证。著名的梅塞尔森-斯塔尔实验(Meselson-Stahl experiment)通过使用同位素标记技术,成功证明了DNA复制确实是半保留的。
DNA半保留复制的意义在于,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繁殖过程中,这种精确的复制方式使得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完整的遗传信息,从而维持个体的正常功能和遗传特征。
总之,DNA半保留复制是生命科学中的一项基础性发现,对于理解遗传、进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