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端午节》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培养幼儿对民族节日的兴趣与热爱,增强文化认同感。
3. 通过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端午节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粽子模型、艾草、香囊等实物。
2. 材料准备:彩纸、安全剪刀、胶水、彩色笔、糯米、粽叶等手工材料。
3.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端午节”主题角,营造节日氛围。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端午节的动画短片,引导幼儿观看并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吗?为什么人们要过端午节?”激发幼儿兴趣,引出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故事讲述等方式,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以及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传统习俗。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家中过端午节的经历。
3. 动手实践(20分钟)
- 制作香囊:教师示范如何用布料缝制小香囊,并放入干花或香料。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缝制,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 包粽子:教师提前准备好糯米、粽叶等材料,指导幼儿学习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分组合作完成粽子制作。
- 绘画端午节:幼儿自由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端午节场景,如龙舟比赛、家家户户挂艾草等。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端午知识问答”小游戏,通过抢答、小组竞赛等形式,巩固幼儿对端午节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可设计“赛龙舟”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气氛。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表扬积极参与的幼儿,并鼓励他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庆祝端午节,将传统文化带入家庭。
四、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包粽子、挂艾草,共同参与端午节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2. 区域活动:在班级设置“端午节主题区”,提供相关图书、手工材料,供幼儿自主探索和创作。
五、活动评价: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不仅了解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还通过多种方式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体验。活动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乐于动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注意事项:
1. 在使用剪刀、针线等工具时,需确保幼儿的安全,教师应全程监督指导。
2. 活动中注意保持教室整洁,及时清理垃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教案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与教育性的结合,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