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唐雎不辱使命》是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的一篇历史散文,讲述了唐雎在秦王威逼下,以坚定的意志和机智的言辞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这篇文章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常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作为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份针对《唐雎不辱使命》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及句式,并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秦王怫然怒(愤怒)
B.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光着脚)
C.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倒下)
D. 虽千里不敢易也(交换)
2. 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与“以君为长者”相同的是( )
A. 以头抢地耳
B. 以五十里之地易安陵
C. 以君之功,可得封侯
D. 以弱为强
3. 下列句子中,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句式相同的是( )
A.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B.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面对秦王的威胁,毫不退缩,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
B. 文章通过对话展现了唐雎的智慧与勇气。
C. 安陵君最终没有答应秦王的要求,是因为他害怕秦王。
D. 文章体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外交斗争。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使命”指的是完成国家外交任务。
B. 唐雎的言行是为了显示自己比秦王更强大。
C. 文章主要描写秦王的暴虐与唐雎的软弱。
D. 这篇文章属于议论文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____》。
2. 唐雎面对秦王时,提到“士之怒”的典故是__________。
3.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中的“布衣”指__________。
4. 唐雎说“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这是为了表达__________。
5.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说明秦王__________。
6. “虽千里不敢易也”中“虽”的意思是__________。
7. 唐雎以“__________”来回应秦王的威胁。
8. 文章中,唐雎的“不辱使命”体现在他__________。
9. “天子之怒”指的是__________。
10.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辱”意思是__________。
三、翻译题(每句2分,共10分)
1.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3.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4.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5.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唐雎为什么要拒绝秦王的请求?他的态度反映了什么精神?
2. 结合全文,分析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思考题(10分)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不辱使命”这一精神的理解。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如何做到“不辱使命”?
参考答案(教师版):
一、1.C2.B3.D4.C5.A
二、1.战国策2.专诸刺王僚3.平民4.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5.畏惧唐雎6.即使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8.勇敢地维护国家利益9.天子发怒时的惨烈景象10.使……蒙受耻辱
三、略
四、略
五、略
如需打印版或Word版本,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