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春动》教案】一、活动名称
《春动》
二、适用年龄
3—5岁幼儿(小班至中班)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春天的特点,如天气变暖、花草生长、动物活动等。
2.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心,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3. 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用语言、动作或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四、活动准备
- 春天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 一些春天的植物标本(如小草、花朵)
- 彩色纸张、画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 轻快的背景音乐(如《春天在哪里》)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看到的内容。
提问:“你们觉得春天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春天的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2. 探索与发现(10分钟)
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变化,如树木发芽、小草变绿、花儿开放等。
教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变化。
3. 创意表达(15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制作“我的春天”作品。
可以是画一幅春天的画,也可以用树叶、彩纸拼贴出春天的景象。
鼓励幼儿自由发挥,表达自己眼中的春天。
4. 游戏互动(10分钟)
开展“春动”小游戏,如“找春天”、“春风吹”等。
例如:“老师说‘春天来了’,小朋友就模仿小树发芽的动作;老师说‘春风来了’,大家就轻轻摇晃身体。”
5. 总结与分享(5分钟)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喜欢春天。
教师总结春天的美好,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的变化。
六、延伸活动建议
- 家园共育:请家长带孩子去公园或郊外踏青,记录春天的变化。
- 区角活动:在美工区投放更多自然材料,供幼儿进行艺术创作。
- 科学探索:种植小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培养责任感和耐心。
七、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春动”为主题,结合了观察、体验、表达和游戏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在活动中,幼儿不仅认识了春天的特点,还增强了对自然的热爱。今后可以进一步拓展主题,引导幼儿关注季节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灵活调整活动时间和内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