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3《(ldquo及飞天及rdquo及凌空》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动作和场景,体会语言的感染力。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中国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中描写跳水动作的精彩语句,体会其表现力。
-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语言艺术。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视频片段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跳水运动员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一张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优美动作的照片,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画面吗?这是一次怎样的比赛?”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提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式来描写这一场景的?
3.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文章以一位跳水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为主线,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环节:深入分析(20分钟)
1. 语言赏析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动作的句子,如“她像轻盈的燕子,从高台跃下,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 分析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语言营造画面感。
2. 结构梳理
-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开头引入场景,中间描写动作,结尾升华主题。
- 讨论这种结构安排的作用。
3. 情感体验
- 提问: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增强情感共鸣。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女子跳水比赛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动作。
2. 小组讨论:如果让你用文字描述这段视频,你会怎么写?
3.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第五环节:总结与作业(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
-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自己观看的体育比赛或运动场景。
- 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五、板书设计:
```
《“飞天”凌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整体感知
3. 深入分析
4. 拓展延伸
5. 总结与作业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初步掌握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但在语言表达方面仍需加强训练,今后应多提供仿写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