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惊愕交响曲】一、活动名称
《惊愕交响曲》音乐欣赏活动
二、适用年龄
小班幼儿(3-4岁)
三、活动目标
1. 通过聆听《惊愕交响曲》,感受音乐中突然的强音与轻柔旋律的对比,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或语言表达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发展其音乐感知能力。
3. 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活动准备
1. 音乐素材:《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约2分钟)。
2. 教具材料:节奏卡片、小鼓、手摇铃等打击乐器。
3. 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适当使用灯光和背景音乐辅助。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过很特别的音乐?有的音乐会突然‘吓’到你一下,然后又变得很温柔,今天我们要听的就是这样一首有趣的音乐。”
2. 初步欣赏(5分钟)
播放《惊愕交响曲》第一乐章,引导幼儿安静地倾听。
教师提问:“你听到什么声音?感觉是怎样的?”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听到的内容。
3. 深入体验(8分钟)
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注意其中的“惊愕”部分(即突然的强音)。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模仿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帮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情绪起伏。
4. 创意表达(7分钟)
提供简单的打击乐器,让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进行自由演奏。
教师鼓励幼儿用动作或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如“我听到一声大喊,好像被吓到了”。
5. 总结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积极参与。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分享今天的音乐体验,并尝试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惊愕”声音。
六、活动延伸建议
1.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音乐相关的绘本,如《小提琴的故事》《交响乐的秘密》,拓展幼儿的音乐知识。
2. 结合美术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听到的“惊愕”声音,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
本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音乐欣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在活动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避免过于抽象的讲解,让幼儿在玩中学、听中感、动中悟。
八、备注
《惊愕交响曲》是海顿创作的一部著名交响乐作品,因其在第二乐章中突然出现的强音而得名。本教案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进行了简化和趣味化处理,旨在激发幼儿对古典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