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古诗陌上桑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古诗陌上桑翻译赏析,这个怎么处理啊?求快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9 12:11:07

古诗陌上桑翻译赏析】《陌上桑》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篇代表作,属于《相和歌辞》。全诗以生动的叙事方式描绘了一位采桑女子的美丽与智慧,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才貌双全的赞美。这首诗语言质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一、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帯鞘。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可字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吏来,十六诏书除。

十七为君妇,十八初徙居。

十九知礼仪,二十便织素。

二十一执针线,二十二学歌舞。

二十三为妇,二十四生子。

二十五而夫死,六旬守寡居。

妾有绣腰襦,大人请自取。”

“使君谢罗敷:‘惭愧,不如汝!’”

二、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耀着秦家的高楼。

秦家有个美丽的女儿,名叫罗敷。

她擅长养蚕和采桑,常常在城南采桑。

她的采桑篮用青丝编织,竹钩是用桂枝做的。

她梳着低垂的发髻,耳朵上戴着明亮的珍珠。

她穿着浅黄色的绸裙,红色的上衣。

路上的行人看见罗敷,都放下担子,摸着胡须看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纷纷摘下帽子,整理衣带。

农夫忘记了手中的犁,锄地的人也忘了手中的锄头。

他们回来后互相埋怨,只因看了罗敷。

有一位太守从南方而来,五匹马拉着车停在路旁。

太守派官吏去打听:“这是谁家的姑娘?”

“是秦家的女儿,叫罗敷。”

“罗敷多大了?”

“还不到二十岁,但十五岁就已很美了。”

太守对罗敷说:“你愿意和我一起乘车吗?”

罗敷上前回答:“太守你怎么这么傻!

你已经有妻子了,我也已经有了丈夫。”

“我的丈夫有上千人随从,走在最前面。

怎么认出他呢?他的马是白色的,跟着黑马。

马尾巴系着青丝,马头戴着金饰。

腰间佩着鹿卢剑,价值千万。

十五岁被任命为府吏,十六岁接到诏书。

十七岁成为我的丈夫,十八岁搬进新家。

十九岁懂得礼仪,二十岁会纺织。

二十一岁拿针线,二十二岁学唱歌跳舞。

二十三岁成了我的妻子,二十四岁有了孩子。

二十五岁丈夫去世,六十岁独自守寡。

我有一件绣花的短袄,您可以自己拿走。”

太守听了,惭愧地说:“对不起,我比不上你。”

三、赏析

《陌上桑》是一首描写女性美德与智慧的乐府诗,通过罗敷的形象,展示了古代女性的美貌、才智与独立精神。诗中通过“使君”对罗敷的调戏,反衬出罗敷的机智与坚定,她不仅拒绝了权贵的诱惑,还巧妙地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表现出一种自尊自爱的态度。

诗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尤其是通过路人、农夫、使君等不同角色的反应,侧面烘托出罗敷的美貌与魅力,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此外,诗中还穿插了罗敷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叙述,既展示了她的才华,也表现了她作为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的理想期待。

四、结语

《陌上桑》不仅是汉代乐府诗中的精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女性形象的经典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美丽、聪明、有尊严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风采与智慧,至今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启发意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