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其中非常经典的一段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利用大雾天气,巧妙地“借”得曹操的十万支箭,展现了他卓越的智慧和胆识。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初步体会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诸葛亮的机智和勇敢。
- 教学难点:
理解“借箭”背后的智慧和策略,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你知道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人物吗?”引出课题,结合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课堂氛围。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理解的字词,教师进行适当讲解。然后指名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 精读分析(20分钟)
-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诸葛亮言行的关键语句,如“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了就回去。’”
讨论这些话语反映出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 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角色,进行情景对话,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4. 合作探究(10分钟)
小组讨论:“为什么诸葛亮能成功‘借箭’?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鼓励学生从人物性格、环境因素、策略运用等方面展开思考。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并联系现实生活,启发学生学习这种善于观察、灵活应变的精神。
6. 布置作业(2分钟)
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诸葛亮》,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四、板书设计
```
草船借箭
——诸葛亮的智慧
1. 大雾天气
2. 诸葛亮的冷静
3. 周瑜的计谋
4. 曹操的谨慎
5. 成功“借箭”
```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和启发,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就是我对《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设计,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