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陈文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情怀与家国情感的古诗,作者为南宋末年的忠臣陈文龙。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也寄托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深厚亲情。
一、原文内容
陈文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原文:
> 愁云惨惨锁重楼,
> 万里江山一望收。
> 骨肉相离情未已,
> 烽烟遍地泪空流。
> 忠魂不共孤城死,
> 义气长随故土留。
> 若问此身何所寄,
> 但将心事付沧洲。
二、诗歌翻译
译文:
乌云密布,笼罩着高楼,
远望万里山河尽收眼底。
亲人离散,心中难以释怀,
战火纷飞,泪水空自流淌。
忠义之魂不愿随孤城一同消逝,
浩然正气永远铭刻在这片土地上。
若问我的身躯归于何处,
只愿将心事托付给那苍茫的江海。
三、赏析解读
这首诗写于陈文龙被元军俘虏后,被押送至合沙(今福建福州)之时。他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内心充满悲愤与无奈,却依然坚守节操,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
诗中“愁云惨惨锁重楼”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压抑氛围;“万里江山一望收”则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深情眷恋。接着,“骨肉相离情未已”表达了对家人分离的痛苦,“烽烟遍地泪空流”则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灾难与人民的苦难。
后两句“忠魂不共孤城死,义气长随故土留”是全诗的高潮,展现了诗人宁死不屈的精神与对祖国的忠诚。“若问此身何所寄,但将心事付沧洲”则进一步升华主题,表明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内心的高洁与坚定。
四、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诗中“愁云惨惨锁重楼”一句有何作用?
答:通过描写阴沉的天气,渲染出战乱时期的压抑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2. “忠魂不共孤城死”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誓死不降、以身殉国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3. “但将心事付沧洲”一句在诗中有何象征意义?
答:象征诗人虽身处困境,仍保持高洁的情操,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
五、总结
《陈文龙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与家国情怀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陈文龙作为一位忠臣的高尚情操,也反映了南宋末年人民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通过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对国家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以及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不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