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I(诊治指南解读)】在临床医学中,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各种新药的不断上市和患者用药种类的增加,DILI 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为了规范和指导临床医生对 DILI 的识别、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了相关的诊治指南。本文将对当前主流的 DILI 诊治指南进行简要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核心内容与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DILI 的定义是关键。根据多数指南的共识,DILI 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这一定义有助于明确诊断方向,避免误诊和漏诊。
其次,在诊断方面,DILI 的判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结果。其中,用药史是最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近期是否使用过可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如抗结核药、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中药及保健品等。此外,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黄疸、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而实验室检查则主要关注转氨酶(ALT、AS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的变化。
在鉴别诊断方面,DILI 需与其他类型的肝病进行区分。例如,病毒性肝炎常有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酒精性肝病则多伴有长期饮酒史;而自身免疫性肝病则可能伴随其他系统性症状。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综合多种信息,避免单一依据做出判断。
关于治疗,DILI 的处理原则主要包括停用可疑药物、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必要时的特殊干预。对于轻度 DILI,通常只需停药并密切观察即可;而对于中重度病例,则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此外,一些新型生物制剂或肝保护药物也逐渐被纳入治疗方案中,但其应用仍需谨慎评估风险与获益。
最后,预防是减少 DILI 发生的重要手段。在用药前,医生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并了解其既往用药史和过敏史。同时,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肝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更应加强监测和个体化用药管理。
综上所述,DILI 的诊治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遵循最新的诊治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优化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DILI 的防治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