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是哪一句】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一篇重要文章。文章通过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强调了“仁政”与“民心向背”在战争和治国中的决定性作用。
文章的核心论点在于说明:只有施行仁政、顺应民心的统治者,才能得到广泛的支持;反之,违背道义、失去民心的统治者,最终会孤立无援,走向失败。
因此,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可以归纳为: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句话不仅概括了全文的主旨,也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孟子·公孙丑下》 |
核心观点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中心论点 | 只有施行仁政、顺应民心的统治者,才能获得广泛支持;反之,则会孤立无援。 |
原文引用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主要论证方式 | 通过对比“天时、地利、人和”,强调“人和”即人心向背的重要性。 |
思想内涵 | 强调政治道德与民众支持的关系,体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
三、结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仅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更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它提醒后人,真正的力量来源于正义与民心,而非单纯的武力或权谋。这一思想至今仍对现代社会治理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以上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心论点是哪一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