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崩离析是成语吗】“分崩离析”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一个整体的分裂、瓦解。那么,“分崩离析”到底是不是一个成语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是否为成语 | 是 |
出处 | 《论语·季氏》 |
释义 | 指国家或组织等因内部矛盾而四分五裂、无法维持统一 |
结构 | 联合式 |
常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政治、组织、团队等的分裂状态 |
近义词 | 四分五裂、土崩瓦解 |
反义词 | 团结一致、同心协力 |
二、详细解释
“分崩离析”出自《论语·季氏》,原文为:“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以德怀之;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今仲由和冉求辅佐孔子,远方的人不服从,却不能用德行去感化他们;国家已经四分五裂,却不能守住它。
由此可见,“分崩离析”最初是用来形容国家或组织的分裂状态,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成语,广泛用于描述各种形式的分裂、崩溃。
在现代汉语中,“分崩离析”常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正式文章、新闻报道、历史评论等场合中较为常见。
三、使用建议
-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描述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的分裂状态。
- 语气较重: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通常用于批评或警示。
- 避免口语化:不适合用于日常对话,更适合书面表达。
四、小结
综上所述,“分崩离析”是一个标准的汉语成语,具有明确的出处和固定含义。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确保表达准确、得体。
以上就是【分崩离析是成语吗】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