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试题】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古诗文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还涉及对诗歌意境、作者情感及历史背景的把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以下是一份针对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的训练试题,并附有详细答案解析。
一、试题内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余幼时,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问题:
1. 解释“假借”的意思。
2. 文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中的“其”指代什么?
3.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题: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 “幽州台”指的是什么地方?
3. 诗中“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孔子曰:“吾与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问题:
1. “吾与点也”是什么意思?
2. 子路的回答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 为什么孔子说“吾与点也”?
二、答案解析(总结+表格)
题号 | 问题 | 答案 | 解析 |
1.1 | 解释“假借”的意思。 | 借用、借阅。 | “假借”在文中指向别人借书来看。 |
1.2 | 文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中的“其”指代什么? | 指代那些学业不精、品德未成的人。 | “其”是代词,指代前文提到的“人”,即那些没有成功的人。 |
1.3 |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对学习态度的重视。 | 作者通过自身经历说明成功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而非天赋。 |
2.1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陈子昂。 |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
2.2 | “幽州台”指的是什么地方? | 北京附近的高台。 | 幽州是古代地名,大致位于今北京一带,幽州台是当时的著名建筑。 |
2.3 | 诗中“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表达了诗人孤独、悲凉、感慨人生短暂的情感。 | 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感到自身的渺小与孤独,引发深深的感伤。 |
3.1 | “吾与点也”是什么意思? | 我赞同曾皙的观点。 | “与”是“赞成、同意”的意思,“点”指曾皙。 |
3.2 | 子路的回答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 自信、豪迈、有抱负。 | 子路直接陈述自己的理想,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和责任感。 |
3.3 | 为什么孔子说“吾与点也”? | 因为孔子认为曾皙的理想更符合儒家的仁政思想。 | 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与孔子的理想相符,因此孔子表示赞同。 |
三、总结
通过对上述古诗文的阅读与分析,可以看出,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还需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学生多积累文言词汇、熟悉常见句式,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思考。
希望这份训练试题能够帮助同学们提升古诗文阅读能力,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训练试题】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