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的意思解释】“麻木不仁”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事物缺乏敏感度或反应迟钝。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身体上的感觉丧失,也常用于比喻人在情感、道德或社会问题上的冷漠和无动于衷。
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麻木不仁 |
拼音 | má mù bù rén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其心与物不相及,而不能自知,故曰‘麻木不仁’。” |
本义 | 身体失去知觉,无法感知痛痒 |
引申义 | 对外界刺激或他人遭遇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 |
常用场景 | 描述人的冷酷无情、对事情反应迟钝或缺乏同理心 |
二、详细解释
“麻木不仁”原意是指身体某部分因神经受阻而失去感觉,如手脚麻痹、无法感知疼痛。后来,这一词语被引申为对事物缺乏反应,尤其是对他人痛苦或社会现象的冷漠态度。
在日常使用中,“麻木不仁”往往带有批评意味,用来指责那些对他人困境视而不见、对社会问题无动于衷的人。例如:
- “面对贫困儿童的处境,有些人却麻木不仁,毫无同情心。”
- “他对工作敷衍了事,简直是麻木不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冷血无情、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铁石心肠 |
反义词 | 心慈手软、感同身受、富有同情心、热心助人 |
四、使用建议
“麻木不仁”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其字面意义。同时,该成语通常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对象。
五、结语
“麻木不仁”不仅是对身体感觉的描述,更是对人性冷漠的一种警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保持对他人、对社会的敏感与关怀,避免成为“麻木不仁”的人。
以上就是【麻木不仁的意思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