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自好的正确解释】“束身自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自我约束、行为端正、不越轨、不放纵。它强调的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上的自律与洁身自好。这个成语多用于褒义,表示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和操守。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束身自好 |
| 拼音 | shù shēn zì hǎo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人虽才智不足,而志节自守,束身自好。” |
| 含义 | 自我约束,行为端正,不做出格之事,保持清白的操守。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品高尚、自律严谨,尤其在道德或行为上有较高标准的人。 |
| 近义词 | 自律、洁身自好、谨言慎行 |
| 反义词 | 放纵、恣意妄为、违法乱纪 |
二、深入理解
“束身”意指约束自己的身体,即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好”则是指自身品行良好,不沾染恶习。因此,“束身自好”整体上强调的是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严于律己,不随波逐流,坚守道德底线。
这一成语常用于对人的评价中,尤其是在古代文人或士大夫阶层中较为常见,用来赞美那些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人物评价:
“他一生清廉正直,始终束身自好,从不贪图名利。”
2. 文学作品:
“古人云:‘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要便是束身自好。”
3. 教育场合:
“老师鼓励学生要从小养成束身自好的习惯,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四、注意事项
- 该成语偏书面化,口语中较少使用。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贬义。
-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自我管理”或“自律”的概念。
五、结语
“束身自好”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中值得提倡的行为准则。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应始终保持内心的坚定与道德的清醒,做一个真正有原则、有操守的人。
以上就是【束身自好的正确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