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翻译】一、文章总结
《鱼我所欲也》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一篇重要议论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文章通过“舍鱼而取熊掌”的比喻,引出“舍生取义”的核心观点,强调在生命与道义之间,应当选择道义,即“义”高于“生”。文章语言简练,逻辑严密,是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抉择的经典论述。
本文通过对原文的逐句翻译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内涵,并结合现代视角进行解读。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
|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
|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 |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择道义。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生命是我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
|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事情,所以灾祸有时是可以避免的。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如果人们所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强烈的,那么凡是能保全生命的方法,为什么不使用呢? |
|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能够躲避灾祸的办法,为什么不去做呢? |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 因此,虽然可以活命却不去做;虽然可以避祸却也不去做。 |
|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所以,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也有比死亡更可恶的东西。 |
|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不只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
三、内容解析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舍生取义”。他并不是否定生命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在面临生死抉择时,应以道义为重。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重义轻生”的价值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章通过类比的方式,将“鱼”与“熊掌”、“生”与“义”相对比,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易懂。同时,他也指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向善的本能,只是有些人会因外在环境或欲望而迷失。
四、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舍生取义”虽不再常被直接应用,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利益冲突或道德困境时,应坚守原则与底线,做出符合良知的选择。
五、结语
《鱼我所欲也》不仅是一篇优秀的古文,更是一部深刻的人生哲学著作。它引导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道德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通过对其原文的翻译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并将其应用于当代生活之中。
以上就是【鱼我所欲也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