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充满诗意与艺术气息的教学活动中,《苏州园林》一课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荣获了优质课一等奖。这堂课不仅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课堂互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独特之美。
首先,在导入环节,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一段关于苏州园林风光的视频。伴随着悠扬的古筝曲调,画面中展现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等元素,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种直观的感受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接着,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单纯地按照教材顺序进行阐述,而是采用了问题引导法。例如,“为什么说苏州园林是‘一幅画’?”这样的开放式提问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随后,教师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如何利用借景手法营造出开阔的空间感,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上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主题,比如园林设计中的对称性与不对称性的对比,或是不同季节里园林景观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在总结阶段,老师再次强调了苏州园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亲自去感受这些古老建筑的魅力。这样的延伸活动无疑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
整堂课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它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也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正如评委所言:“这不仅仅是一堂关于《苏州园林》的课,更是一次关于美育教育的成功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