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孩童玩耍的场景,展现了童真童趣与自然之美。这首诗虽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一、原文
稚子弄冰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二、注释
- 稚子:小孩子。
- 金盆:金属制成的盆,这里指用来盛冰的容器。
- 脱晓冰:从早晨的冰中取出冰块。古人冬天储冰,用于夏天消暑。
- 彩丝穿取:用彩色的丝线将冰块串起来。
- 当银铮:当作银制的乐器来敲打。“铮”是金属乐器的声音。
- 玉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声音清脆。
- 玻璃碎地声:形容冰块落地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如玻璃破碎一般。
三、翻译
清晨,一个孩子从铜盆里取出一块冰,用彩色的丝线串起来,当作银制的乐器来敲打。他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清脆,穿过树林回荡,忽然间,冰块掉在地上,发出如同玻璃破碎般的清脆声响。
四、赏析
这首诗通过一个小孩玩冰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天真烂漫的生活情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儿童在自然中玩耍的瞬间,既有对童心的赞美,也透露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首句“稚子金盆脱晓冰”,点明时间、人物和动作,画面感极强;次句“彩丝穿取当银铮”,则进一步刻画了孩子的童趣,把一块普通的冰想象成贵重的乐器,充满想象力。第三句“敲成玉磬穿林响”,写出了冰块被敲击时的清脆声音,仿佛真的是一场小型的音乐演奏;最后一句“忽作玻璃碎地声”,则以一声突如其来的响动,打破了宁静,给人以意外之感,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画面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童年的怀念。杨万里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这首诗正是其“诚斋体”风格的典型体现——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五、结语
《稚子弄冰》虽短,却意蕴丰富,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童年画卷,更是一首充满诗意的生活小品。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重新感受到那份纯真与快乐。读罢此诗,仿佛也能听到那清脆的“玻璃碎地声”,唤醒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