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临床分析(端全宝)】在儿科常见疾病中,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高发于婴幼儿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然而,在部分患儿中,该病可能伴随一种特殊的神经系统表现——良性惊厥,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至2023年间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其中确诊合并良性惊厥的患儿共47例。所有患儿均通过粪便抗原检测确认为轮状病毒感染,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脑电图检查排除其他类型的癫痫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二、临床特征分析
在纳入研究的47例患儿中,年龄主要集中在6个月至3岁之间,其中以1-2岁最为常见。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初期即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部分患儿伴有轻度脱水表现。惊厥发作时间多发生在发热初期,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且无意识丧失或肢体强直等典型癫痫发作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良性惊厥通常发生于高热状态下,尤其是6个月至5岁之间的儿童。其特点是发作时间短、无明显神经系统异常体征、脑电图正常,且预后良好。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病例中,需与中毒性脑病、脑膜炎、癫痫等疾病进行鉴别,必要时可进行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治疗与预后
对于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患儿,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补液、退热、止吐等措施。对于惊厥发作,一般无需使用抗癫痫药物,多数情况下可通过物理降温及镇静处理得到控制。绝大多数患儿病情恢复良好,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随访期间未见复发。
五、讨论与建议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虽属自限性疾病,但临床医生仍需提高警惕,避免误诊漏诊。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于发热伴惊厥患儿的识别能力,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干预。
此外,预防轮状病毒感染是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关键。推广疫苗接种、加强卫生宣教、改善饮食习惯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轮状病毒的传播风险,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虽不常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早期识别与合理处理对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及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