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定省的意思(成语词典)】“晨昏定省”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尊敬。这个成语不仅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生活中也依然被广泛引用,尤其是在强调家庭伦理和传统美德的语境中。
从字面来看,“晨昏”指的是早晨和黄昏,象征着一天的开始与结束;“定省”则是指定时问候、探望。合起来,“晨昏定省”意为每天早晚都要向父母问安、问候,表达对长辈的关怀与敬重。这一行为不仅是形式上的礼节,更是内心孝道的体现。
在古代,尤其是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时期,“晨昏定省”被视为子女应尽的责任之一。《礼记》等经典文献中均有相关记载,强调子女应当时刻关注父母的生活状况,做到“晨则省,昏则定”,即早上查看父母是否安好,晚上则陪伴左右,确保他们安心休息。
如今,“晨昏定省”虽然不再像古代那样作为强制性的家庭规范,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值得传承。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因工作繁忙而忽略了与家人的沟通,而“晨昏定省”提醒我们,无论多忙,都不应忘记对父母的关心与陪伴。
在成语词典中,“晨昏定省”通常被归类为“孝道类”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长辈的恭敬与体贴。它的使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文学作品、家庭教育、社会评论等。通过这一成语,人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孝”的重要性。
总之,“晨昏定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在今天,它依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生活的指引,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亲情,保持对长辈的尊重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