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PPT课件】一、课程背景
《赠刘景文》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深情厚谊与勉励之情。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感悟,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经典的一篇古诗。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与意境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
- 学会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体会友情的珍贵。
-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诗句意思,把握诗的情感基调。
- 掌握“荷尽”“菊残”“傲霜枝”等关键词的含义。
- 难点:
- 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的深层含义。
- 体会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情境导入:
展示秋天的图片,提问:“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分享对秋天的感受。
- 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看看诗人是如何用文字描绘秋天的。”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范读: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发音。
- 齐读课文:
全班齐读,进一步熟悉诗歌内容。
3. 精读品析(20分钟)
- 逐句讲解:
- 第一句:“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尽”指荷花凋谢,“擎雨盖”比喻荷叶像伞一样遮雨。这句话写出了夏天的结束,荷花不再盛开。
- 第二句:“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残”指菊花凋谢,“傲霜枝”指菊花在寒风中依然挺立。这句表现了菊花的坚强品格。
- 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
这是诗人对友人刘景文的劝慰,提醒他不要只看冬天的萧瑟,而应珍惜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 第四句:“最是橙黄橘绿时。”
描绘了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为什么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你觉得哪些季节最美?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刘景文一样的朋友?你是如何珍惜这段友情的?
- 古诗朗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评选“最佳朗诵者”。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
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 情感升华:
鼓励学生珍惜友谊,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五、板书设计
```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无擎雨盖
菊残犹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橙黄橘绿最当时
```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2.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你心中最美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 与家人分享这首诗,谈谈你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内涵。但在课堂互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需配套PPT模板或教学视频资源,可进一步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