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谕儿辈原文及翻译】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不仅注重自身修养,也十分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其中,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宋濂所作的《勉谕儿辈》,便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文章,旨在劝诫后辈勤奋学习、修身立德。本文不仅语言质朴,而且寓意深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原文:
余尝谓:士之于学,犹农夫之于田也。田不耕,则无以养身;学不勤,则无以立身。然今之士,或游手好闲,或耽于声色,鲜能自强不息者。吾每念及此,未尝不叹息。
吾少时贫贱,无书可读,惟借人之书而抄录。虽寒暑不辍,终有所得。今虽稍有积蓄,然不敢自满。愿尔等知之:学问之道,贵在坚持;立志之要,在于恒心。
凡为子者,当知父母之恩;为弟者,当敬兄长之德。若不能孝悌,纵有才学,亦不足取也。故曰:“德行为本,学问为末。”愿尔等勿忘。
二、翻译:
我曾经说过:读书人对于学问,就像农夫对于田地一样。如果田地不耕种,就无法养活自己;如果学问不勤奋,就难以立身处世。然而现在的读书人,有的懒惰散漫,有的沉迷于享乐,很少有人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每每想到这些,我总是感到惋惜。
我年少时贫穷卑微,没有书可以读,只能向别人借书并抄写下来。虽然无论冬夏都不停止,最终还是有所收获。如今虽然稍微有些积蓄,但我从不敢自满。希望你们明白:求学的道理,贵在坚持;立志的关键,在于恒心。
作为子女,应当懂得父母的恩情;作为弟弟,应当尊敬兄长的品德。如果不能做到孝顺和恭敬,即使有才华和学识,也不值得称道。因此说:“道德品行是根本,学问知识是次要的。”希望你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三、文章解读与启示
《勉谕儿辈》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宋濂通过自身经历,告诫后辈要珍惜学习机会,持之以恒,同时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子孙的劝诫,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在当今社会,尽管物质条件优越,但浮躁、功利的心态却日益严重。许多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积累和人格培养。因此,《勉谕儿辈》的价值并未过时,反而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四、结语
“勉谕儿辈”不仅是一篇劝学文章,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成功,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品德的修养与意志的坚定。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