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公开课)人教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描述事件发生的词语,能正确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正确使用。
- 难点:区分“可能”与“不一定”,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红黄蓝三色球若干、卡片、统计表等。
-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个不透明袋子、不同颜色的小球若干。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装有红球和黄球的袋子,提问:“如果从这个袋子里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色吗?也可能是黄色吗?有没有可能摸出蓝色的球?”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课题“可能性”。
2. 探索新知(15分钟)
(1)活动一:摸球游戏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不透明袋子,里面放入红、黄两种颜色的球。
任务:每人轮流摸一次球,记录颜色,并说出“摸到红球是‘一定’、‘可能’还是‘不可能’”。
(2)活动二:判断事件的可能性
教师出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如“太阳从东边升起”、“明天会下雨”、“今天考试我一定能考满分”等,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种可能性。
3. 合作探究(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 如果袋子里全是红球,摸出红球是哪种情况?
- 如果袋子里没有红球,摸出红球是哪种情况?
- 如果袋子里既有红球也有黄球,摸出红球是哪种情况?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判断标准。
4. 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一些判断题和选择题,如:
- 明天会下雨吗?(可能/不可能/一定)
- 从一副扑克牌中抽出一张,一定是红桃吗?
- 小明今天肯定能完成作业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点评。
5. 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一定”、“可能”、“不可能”的含义及应用场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板书设计:
```
可能性
一定:一定会发生
可能:有可能发生
不可能:一定不会发生
```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105页练习题。
2. 回家后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一定”、“可能”或“不可能”的,并写下来。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游戏、讨论和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可能性”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