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篮球运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初中篮球运球公开课
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
教学地点:学校篮球场
教学篮球基本技术——运球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篮球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手型和身体姿势。
2. 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进行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并能在简单对抗中运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体育道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运球时的手腕发力与身体协调性。
教学难点:在移动中保持球的控制力,避免失误。
三、教学准备
1. 篮球若干(根据学生人数准备)
2. 标志桶或标志线(用于设置运球路线)
3. 教学挂图或视频资料(展示正确运球动作)
4. 音响设备(播放背景音乐,活跃课堂气氛)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准备活动(5分钟)
- 集合整队,检查学生着装与安全情况。
- 热身操:头部运动、肩部绕环、扩胸运动、腰部转动、高抬腿、侧向滑步等。
- 模拟运球热身:每人一球,原地拍球10次,逐渐加快速度,增强手腕灵活性。
2. 新授内容(20分钟)
(1)讲解与示范
- 教师通过讲解与示范,介绍篮球运球的基本动作:
- 手型:五指自然张开,掌心空出,用手指和指节触球,避免用手掌拍球。
- 身体姿势:上半身稍前倾,膝盖微屈,重心降低,保持平衡。
- 运球节奏:以手腕带动手指发力,力量均匀,节奏稳定。
- 通过多媒体展示正确与错误动作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要点。
(2)分组练习
-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轮流进行原地运球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鼓励学生互相观察与学习。
- 逐步过渡到行进间运球,设置简单路线(如直线运球、绕桩运球等),提高学生的控球能力。
3. 游戏与竞赛(10分钟)
- “运球接力赛”:将学生分为两组,站在起点线后,依次运球至终点并返回,交接球给下一名同学,最先完成的组获胜。
- 目的:提升学生的运球速度与控制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4. 总结与放松(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
- 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慢走、深呼吸、拉伸四肢肌肉。
- 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回家后利用废旧物品模拟运球动作,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反思与建议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篮球运球的基本技能。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趣味性的练习方式,如结合音乐节奏进行运球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同时,应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运球动作、课堂参与度以及游戏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适用于初中篮球教学,可根据实际教学环境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