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

2025-10-17 16:13:26

问题描述:

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希望能解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7 16:13:26

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孟轲的著作,内容主要阐述仁政、民本、性善等思想。其中“孟子三章”通常指的是《孟子》中三篇较为经典的文章,分别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富贵不能淫》。这三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而且思想深刻,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对这三章的原文与译文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读者快速理解与查阅。

一、原文与译文总结

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译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座三里的城,七里的外城,包围攻击却不能取胜。虽然包围攻击,必定是得到了天时的人,但依然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不是不锋利,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军还是弃城而逃,这说明地利不如人和。

核心思想:

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即人心所向、上下同心才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

舜从田间被提拔,傅说从筑墙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中被举荐,管仲从狱中被提拔,孙叔敖从海边被选用,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重用。因此,上天如果要让一个人承担重大责任,一定会先让他内心受苦,身体劳累,饥饿疲惫,使他处于贫困之中,行为受到扰乱,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磨练他的性格,增强他的能力。

核心思想:

强调逆境中成长的重要性,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就大业。

3. 《富贵不能淫》

原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所(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起遵循正道;不得志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核心思想:

强调人格的独立与坚定,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坚守道德操守。

二、三章对比总结表

篇名 原文重点 核心思想 体现的孟子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 强调“人和”是关键 民本思想、仁政观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成就大业需经受磨难 逆境中成长 责任意识、自我修养
《富贵不能淫》 人格独立、坚守道义 不为外物所动 大丈夫精神、道德操守

三、结语

“孟子三章”不仅是古代政治哲学的精华,更是对现代人做人处世的深刻启示。它们提醒我们:治国要以人为本,成事要历经磨难,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实践。

以上就是【孟子三章原文及译文】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