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仁取义是什么意思】“成仁取义”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选择以生命维护道义、忠于信念的高尚行为。这个成语源于《孟子·告子上》中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生命是人们想要的,道义也是人们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宁可牺牲生命也要追求道义。
“成仁取义”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为了坚守正义、忠诚或信仰,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精神境界。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气节和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这一理念不仅出现在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中,也在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身上得到了体现。
成仁取义解析表
|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延伸意义 |
| 成仁 | 实现仁德,完成道德理想 | 《孟子·告子上》 | 多用于形容为道义而死 | 表示对仁爱、正义的坚持 |
| 取义 | 追求道义,不惧牺牲 | 《孟子·告子上》 | 多用于描述为正义而献身 | 强调精神层面的崇高价值 |
| 成仁取义 | 在生死之间选择道义 | 源自孟子思想 | 用于赞美英勇、忠诚的行为 | 体现儒家“重义轻生”的价值观 |
举例说明:
- 文天祥:南宋末年抗元名将,被俘后拒绝投降,最终慷慨就义,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正是“成仁取义”的典范。
-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因忠诚报国、精忠报主而被奸臣陷害,虽死非其罪,但其精神激励后人,也被视为“成仁取义”的代表人物。
小结:
“成仁取义”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责任、忠诚与牺牲的重要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坚守内心的原则与信念,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维护心中的正义与道义。
以上就是【成仁取义是什么意思】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