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地表水是指存在于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自然或人工形成的水体中的水。由于地表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其水质进行严格的标准控制至关重要。地表水水质标准主要是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安全使用,防止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我国地表水水质标准主要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制定,该标准将地表水分为五类,每类水质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并规定了相应的污染物限值。
地表水水质分类及标准
| 水质类别 | 适用功能 | 主要污染物限值(单位:mg/L) | 备注 |
| I类 | 饮用水源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 pH 6~9;溶解氧 ≥7.5;高锰酸盐指数 ≤2;BOD5 ≤1;氨氮 ≤0.15 | 最清洁的水体 |
| II类 | 饮用水源保护区、鱼类越冬场所 | pH 6~9;溶解氧 ≥6;高锰酸盐指数 ≤4;BOD5 ≤2;氨氮 ≤0.5 | 适合饮用和渔业 |
| III类 | 工业用水、农业灌溉 | pH 6~9;溶解氧 ≥5;高锰酸盐指数 ≤6;BOD5 ≤4;氨氮 ≤1.0 | 适宜一般工业和农业使用 |
| IV类 | 农业灌溉、景观用水 | pH 6~9;溶解氧 ≥3;高锰酸盐指数 ≤10;BOD5 ≤6;氨氮 ≤1.5 | 可用于非直接接触的用途 |
| V类 | 一般景观用水、排污口下游 | pH 6~9;溶解氧 ≥2;高锰酸盐指数 ≤15;BOD5 ≤8;氨氮 ≤2.0 | 水质较差,需治理 |
总结
地表水水质标准是根据水体的功能和用途来划分的,不同类别对应不同的水质要求。I类水质最好,可用于饮用水源,而V类水质较差,主要用于景观用水或需要进一步处理后使用。通过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控制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实际应用中,各地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地表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其符合相应标准。同时,政府和环保部门也会采取措施减少污染源,提升水质安全水平。
以上就是【地表水水质标准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