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不乱吃东西】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哪些食物是可以吃的,哪些是不能随便吃的。
2.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故事和游戏,引导幼儿懂得“不乱吃东西”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实物:如糖果、小玩具、药丸、树叶等
- 故事《小熊的教训》(自编故事)
- 小卡片:写有“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标志
- 音乐《我不乱吃东西》(可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不能吃吗?”
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分享自己平时吃的东西。接着引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一个重要的知识——不乱吃东西。”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熊的教训》:
“有一天,小熊在森林里玩耍,看到地上有一个亮晶晶的小东西,它以为是糖,就把它吃了。结果,小熊肚子疼得直哭。妈妈赶紧带它去医院,医生告诉小熊,那是别人丢的药片,不能乱吃。小熊后悔地说:‘以后我再也不乱吃东西了!’”
3. 讨论与互动(10分钟)
- 教师提问:“小熊为什么会肚子疼?”
- 幼儿讨论后,教师总结:有些东西看起来像食物,但其实是不能吃的,比如药、玩具、垃圾等。
- 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判断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并用“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卡片进行分类。
4. 游戏活动(10分钟)
游戏名称:我是小小安全员
玩法: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幼儿轮流说出“可以吃”或“不可以吃”。答对的幼儿可以获得一个小贴纸作为奖励。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儿歌《我不乱吃东西》:
> “小嘴巴,真灵巧,
> 吃东西,要分清。
> 糖果能吃,玩具不能碰,
> 药片不能当糖吃,
> 我们都是好宝宝!”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哪些东西不能吃”,并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幼儿园分享。
四、活动延伸:
- 在班级设置“不乱吃东西”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和照片。
- 家园合作,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饮食安全,避免孩子误食危险物品。
五、活动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了初步的食品安全意识。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能够正确区分“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物品。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幼儿认知特点设计,旨在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