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的纸,了解纸的基本特性与用途。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兴趣,增强探索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各种类型的纸张(如:报纸、卡纸、皱纹纸、宣纸、牛皮纸、瓦楞纸等)
- 放大镜若干
- 小实验材料(如水、小盆、笔等)
- 图片或实物展示板
- 记录表(供幼儿画图或贴纸)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纸,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平时见过哪些纸?”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接触过的纸。
2. 观察与比较(10分钟)
将准备好的各种纸张分发给幼儿,引导他们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如撕纸的声音),并尝试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适时引导:
- “这张纸摸起来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 “它是不是很厚?能不能折起来?”
- “你觉得它适合用来做什么?”
3. 实验探索(10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如“纸能吸水吗?”、“纸能承受多重的重量?”等,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纸的性能。
- 实验一:纸吸水实验
将不同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哪种纸吸水快、哪种不吸水。
- 实验二:纸承重实验
在纸上放小物件,看看哪种纸最结实。
4. 分享与总结(5分钟)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帮助归纳总结,如:“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吸水,有的不吸水;有的厚,有的薄。”
四、延伸活动建议:
-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纸,并记录下来。
- 组织一次“纸的艺术”活动,用不同纸张制作手工作品。
五、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帮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纸的来源、制作过程等内容,丰富幼儿的知识体系。
---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旨在提供一份适合幼儿园中班的科学教学方案,避免使用AI生成内容的重复性表达,确保符合教学实践需求。